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龍興—龍藏古鎮

龍興鎮歷史悠久,據江北縣誌記載,元末明初已有小集市,清初商品經濟發達,置隆興場。民國初改為龍興場,2003年6月和並天堡寨鎮6個村,既現在的龍興鎮。

    從高處鳥瞰古鎮,一條狹長的街道迂回蜿蜒,長長的青石街道兩邊,是青磚黑瓦的典型巴渝民居,窗格雕有精緻的木刻花紋,細膩含蓄。

    街邊商鋪的店門都是老式木門,鎮中間的“全生堂”藥鋪,距今已有110餘年的歷史,是古鎮最老的店鋪。店主徐春師傅介紹,他們有自己配製的家傳藥方根治疑難病症,數十年來生意興隆。

    年逾七旬的陳旺星,是古鎮有名的赤腳醫生,穿著長袍,用銀簪將白髮插成古式髮髻,在街邊擺一個草藥攤,氣定神閑。他說自己皈依了道教,挽髮髻方便別人辨認。

    鎮裏居民日子過得恬淡悠閒。老茶館裏,喝蓋碗茶,打小麻將;小酒館裏,花生米、豆腐乾、著名的自製唐豆腐像冰糖葫蘆般一串串掛著賣。店主說,一天能有100多元進賬;而石磨上老豆花飯、永鮮湯圓,也是古鎮讓人垂涎的美食。

    狹長的街道上,坐落著全鎮最著名的建築———華夏宗祠、劉家大院、龍藏宮、禦臨河。

   “華夏宗祠”,原為富豪家的祠堂,改建後用來供奉百家姓始祖。一進大門,就可看見1米見方的金色大字“根”。宗祠中,陳列著炎黃兩帝像、107個姓氏的始主雕像、200餘部族譜和50多個姓氏家譜。遊客們來此,便可探一探自己的根源,向自己的祖先敬上一柱香。

    劉家大院,原是舊時集地主、商人、實業家為一體的大富豪劉登吉的府邸,建於清道光年間,面積達1800平方米,12米高的封火牆圍繞,是重慶現存最完整的一處地主住宅。

    龍藏宮、禦臨河的得名與明朝皇帝朱允文有關,相傳建文帝朱允文被燕王朱棣奪位後,逃難至“隆興”廟宇中藏身,得以脫險。由此,“隆興”改名“龍興”,皇帝騎馬經過的太洪江改名禦臨河,小廟被稱為“龍藏宮”,從此小鎮也憑添幾分傳奇色彩。

    龍興古鎮有兩大古廟,分別是龍藏宮和禹王廟,他的存在伴隨著龍興鎮的繁榮興衰。據江北縣誌記載,元末明初已有小集市,清初商品經濟發達,置隆興場。那時龍藏宮原名龍藏寺,由於傳說明初的時候,建文帝曾在此小廟避難,人們就將小廟加以擴建命名為龍藏寺,場鎮也因此而興旺起來。隨著場鎮的發展,於清朝嘉慶九年(1804年)建成禹王廟,兩廟相距250米,與老街串連為一體,隨著信徒增多,商家客棧也日趨繁榮,使之成為重慶原江北縣有名的旱碼頭,是民間流傳“五馬歸巢”的寶地。

    兩大古廟的存在不僅僅代表龍興鎮的經濟,她也代表著當地勞動人民辛勞智慧和高超技藝。在古廟中呈現出的精湛的雕刻裝飾藝術,更是證明的這一點。在眾多的古廟、房屋中,龍藏寺的木雕及石雕技藝最具突出代表性,其題材豐富,風格多樣,人物雕刻衣冠楚楚,活靈活現,車馬雕刻線條流暢,極目凝視,似在縱橫馳騁,整個畫面極富動感,石雕塑像栩栩如生,呼之欲出。

    劉家祠堂建於清代,是清代祠堂中的典範,明清風格民居及鋪面多為兩三層的穿逗房,小青瓦蓋頂,竹木夾壁,白粉牆,少數四合院為火磚風火牆,彩繪雕刻,畫棟飛簷,古色古香,質樸典雅,行於街上,見證歷史,陶冶性情,整個街區深邃曲折,民居建築都保持了傳統風貌,突出顯示了古鎮的民俗民情,極富歷史文化底蘊。

    離古鎮3裏路的賀家寨子是重慶少有的古城堡之一。可在古鎮花一元錢乘摩托車前往。該寨是清朝末年賀家大地主為抗土匪所建,建在一高地上,前臨深潭,背臨懸崖,地勢險峻。城牆、箭垛、城門、風貌猶存。

龍興—龍藏古鎮娛樂:古鎮保留了許多傳統的民俗活動,如身歌、腰鼓、川劇坐唱等。

龍興—龍藏古鎮位置:龍興鎮位於重慶市渝北區東南部,距重慶市中心區36公里

龍興—龍藏古鎮交通資訊:

    龍興古鎮交通十分發達,210國道、渝長高速公路從東南穿過,北與319國道相連,與周邊場鎮的公路四通八達

    從紅旗河溝汽車北站乘坐客運巴士,40分鐘左右,便可達龍興。

    自駕車可走渝長高速在複盛下道(過路費20元),然後有路標走龍興。

龍興—龍藏古鎮食宿:古鎮內的餐飲、住宿設施發達

龍興—龍藏古鎮購物:特產:龍興豆幹、老臘肉
返回列表